close

天冷血壓突變難控制穴位療法助改善 作者: 【記者萬博超、鄭綿綿/台北報導】 | 台灣新生報 –  2011年12月26 上午12:20



近來溫度偏低,很多民眾因為血管收縮,導致血壓偏高。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吳修安指出,民眾可在合谷、太衝、百會等處按壓;耳穴可在腦區、耳神門處進行按壓或治療,以輔助改善。


中醫師吳修安提醒,最重要仍是保暖,避免血管收縮太過,才能維持血壓正常,除了合谷、百會之外,按摩位在腳背第12蹠骨結合部之間凹陷中的太衝穴對改善血壓也有一定的助益。


有些患者伴隨易怒、入睡不易、頭脹的現象,部分中醫師建議不妨將決明子、海帶搭配煮水飲用,輔助改善不適。不過,心臟外科醫師提醒,天冷時更要隨時量血壓,有些患者血壓破表還沒出現自覺症狀,此時需考慮由醫師加重藥物劑量進行治療,以防意外。


不過民眾不宜單純根據自覺症狀來判斷身體狀況,或單獨依賴茶飲、食品自我保健。心臟內科醫師曾發現,天一冷,有些人血壓飆到200毫米 汞柱還不自知,最好在家裡就隨時量血壓,若發現血壓一高,現行藥物劑量無法壓制,可先權宜性地多加一顆,然後馬上就醫,請醫師判斷、調整。


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高士表示,天氣寒冷易讓身體的血管收縮,血壓上升,高血壓族容易出現頭痛、頸部緊縮等中醫所說的「肝陽上亢」症候,可配合降肝陽調理。


中醫師林高士表示,天冷血壓突然變得難控制,尤其本身有高血壓毛病者,易誘發症狀加重,血壓上升易造成包括出現頭痛、頸痠痛,頸部緊縮感,頭暈等現象。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也易提升,包括因為血壓高,血管壁就會變的很脆弱,易增加中風機率。而血壓上升,也易影響心臟冠狀動脈的異常,增加心肌梗塞的發生率。中醫認為,這類患者多有「肝陽上亢」的症候。


醫師表示,中醫治療用藥上,針對「肝陽上亢」者,常見頭痛、耳鳴出現異常聲、頭暈,脈弦等,應配合降肝陽,藥方可用天麻鉤藤飲、石決明散等調理。此外,有些患者若為「脾腎陽虛」症候,常見於四肢冰冷,血管易出現收縮現象,可配合補脾腎調養。而「肝腎陰虛」血壓升高,可能因腎臟毛病引起者,可配合補肝腎調理。


穴道治療上,針灸可配合取足三里、三陰交、內關、曲池穴治療。或者依照患者情況,經過評估,適當採取耳穴的降壓溝區域放血治療。醫師提醒,平常應多運動,幫助血管擴張作用。也要加強對冷熱變化環境的防範措施,注意室內溫度控制。並注意避免過鹹飲食。


 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台東水語風情 的頭像
    台東水語風情

    台東水語風情

    台東水語風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